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6:07 点击次数:188
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《周易》体系里两个极为关键的八卦模型。它们在起源、排列逻辑、象征内涵以及应用场景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。 一、起源与名称 · 先天八卦:相传为上古时期伏羲所创制,所以也被叫做“伏羲八卦”,在《周易》体系里属于更为原始的八卦模型,重点在于对宇宙根源和先天规律的描绘。 · 后天八卦:传说是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衍出来的,故而又称“文王八卦”,更着重于对万物生成之后的运行规律(像是自然的变化、人事活动等)的模拟。 二、方位与排列逻辑 两者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卦象的空间排列上,这对应着不同的宇宙观: · 先天八卦:以“对待”为核心,体现出“阴阳相对、万物对称”的根本规律。方位排列为:乾(天)位于南,坤(地)位于北;离(火)位于东,坎(水)位于西;震(雷)位于东北,巽(风)位于西南;艮(山)位于西北,兑(泽)位于东南。 其逻辑能够概括为《周易·说卦传》中的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”——八卦两两相对(例如乾与坤相对、离与坎相对),象征着宇宙的平衡和根本秩序。 · 后天八卦:以“流行”为核心,体现万物生长、四季变化的动态规律。方位排列为: 坎(水)位于北(对应冬),离(火)位于南(对应夏); 震(雷)位于东(对应春),兑(泽)位于西(对应秋); 巽(风)位于东南,艮(山)位于东北,乾(天)位于西北,坤(地)位于西南。 其逻辑源自《周易·说卦传》“帝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乾,劳乎坎,成言乎艮”——以“震(春生)”为起始点,按照顺时针顺序对应四季的流转、万物生长的循环,更切近自然和人事的动态变化。 三、象征内涵 · 先天八卦:偏重于“体”(本体、本源),象征着宇宙诞生之前的先天状态,例如阴阳尚未分化、天地刚刚确定时的规律。其卦序体现出“一阴一阳”的消长(像乾为纯阳处于首位,坤为纯阴处于末位,中间六卦依次阴阳交错),隐含着“道生万物”的哲学逻辑。 · 后天八卦:侧重于“用”(应用、变化),象征着宇宙诞生之后的后天状态,与五行、四季、方位、人事紧密相连。例如:震(东)属木对应春生,离(南)属火对应夏长,兑(西)属金对应秋收,坎(北)属水对应冬藏,坤、艮属土居中,体现出“五行生克、四季轮回”的实用规律。 四、应用场景 · 先天八卦:更多地被用于阐释宇宙的本源、哲学的思辨,或者在风水、占卜中象征“先天之气”“潜在规律”(例如阴宅风水、命理根基)。 · 后天八卦:应用更为广泛,是风水(阳宅理气)、中医(经络与五运六气)、占卜(如梅花易数、六爻)等领域的核心工具,因为它直接对应现实世界的时空变化,能够用来模拟人事、环境的动态关系。 先天八卦是“宇宙的先天蓝图”,讲“体”与“对待”;后天八卦是“万物的后天运行手册”,讲“用”与“流行”。二者并非相互对立,而是相互补充——先天为“本”,后天为“末”,共同构成《周易》“体用合一”的完整体系。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